由澳洲阿拉納和麥德琳基金會(Alannah and Madeline Mikac註)主辦的全澳反霸凌研討會(The National Centre Against Bullying Conference)於7月28-29日在墨爾本召開,專家呼籲:霸凌影響大,父母與學校都不能漠視,然而有百分之60的澳洲父母對於學校處理霸凌的措施與效力並不滿意。
根據一份澳州聯邦教育部委託由南澳大學主持,針對全國6州公立學校處理霸凌事件的成效調查發現,有百分之32.5受霸凌孩童的父母評量校方在處理霸凌事件的做法「非常拙劣」或者「十分糟糕」。
南澳大學Ken Rigby教授指出,本次報告共收集1,688名5-10年級生的線上問卷調查結果,參與調查的父母僅167人,但有一半以上的父母表示孩子在學校有被霸凌過的經驗,雖然常見到全國性的反霸凌宣傳口號,也很肯定老師鼓勵正向的社交關係,或者鼓勵學生當霸凌發生時「旁觀者不漠視」,但是一旦霸凌不幸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時,往往覺得事件被隱瞞在「黑暗角落」,倍感「生氣」且「無助」。
據統計每5位父母有1位認為容易發生霸凌的下課時段,特別是在操場上的活動,未有足夠人力監督管理。當孩子回家反映被霸凌時,有百分之80的父母會立即向校方反映,意外的是有百分之47.5的父母並未獲知校方如何後續處置。
報告同時發現,僅有百分之35的父母知道學校確實在推行反霸凌措施,然而當學校邀請父母參與霸凌相關討論時,僅有百分之20的父母出席。維多利亞州中學協會(Victorian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校長Judy Crowe表示,許多學校設有嚴格的政策規範及處理流程來防範霸凌,成效卻無法令每位家長都完全滿意,尤其校方須謹守涉入霸凌事件當事人的不公開原則,許多資訊無法及時與其他父母分享。
不滿意校方處理霸凌的父母提出以下幾點改善的建議:
- 設有足夠的人力督導課堂外的活動,對於霸凌發生的形式更敏銳、警戒,特別是被「排擠」或「孤立」等間接性的霸凌行為
- 及早發現,及早通報父母,溝通處理方式
- 避免霸凌發生時不公平的處置,改變受害者的環境比改變加害者行為有效
- 適當引介懲罰措施遏止霸凌,而非要求受害者順應情勢
(註:澳洲阿拉納和麥德琳基金會是一家保護兒童安全的全國慈善機構,基金會爲紀念Alannah和Madeline Mikac專門設立,1996年4月發生在塔斯馬尼亞州亞瑟港大屠殺慘案中,這兩個年齡分別爲6歲和3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媽媽以及其他32名遇害者慘遭殺害,該事件促進澳洲聯邦和各州政府從速頒布《全國槍枝管制實施法案》。)
參考資料:
《阿拉納和麥德琳基金會》官網Parent perspectives on how schools handle bullying
https://www.ncab.org.au/news-research/parent-perspectives-on-how-schools-handle-bullying/
2016年7月28日《雪梨晨鋒報》Many Australian parents not satisfied with how schools handle bullying, study finds
南澳大學Report - The preval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anti-bullying strategies employed in Australian schools全文報告下載
http://www.unisa.edu.au/Global/EASS/EDS/Book%20Report%20201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