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滕博爾於本月12日公布援助原住民人口政策「消弭落差」(Closing the Gap)第10份報告書,在7項設定的指標中有4項未達標,其中包括影響原住民學生就業率關鍵的讀寫能力,但在減少原住民孩童死亡率、增加中學就學率,以及改善兒童早期教育的情況有所改善。
澳洲「消弭落差」工作綱要始於距今10年前的工黨政府,旨在消弭高低成就族群之間的落差,多年來持續投注鉅額教育經費及研究人力於相關工作,根據「消弭落差」工作綱要每年定期發布成效報告逐項檢測各項既定指標的完成度,尤其加強檢測有關原住民的健康福祉、教育、就業率、及社區安全,並報導獎勵致力達成各項指標的原住民個人及團體。
報告強調,各項評估指標環環相扣,單項指標的改善相對有助於其他項目,例如教育水平提升可改善就業率及健康福祉,有了社區安全為基礎,可確保孩童就學及成人持續就業的狀態。
據澳洲媒體SBS報導,原住民團體對於此份報告持不同聲音,認為落差普遍存在改善不大,消弭落差活動指導委員會(Campaign Steering Committee)批評政府在這項政策執行5年後實際上就已放棄。報告評論,歷任總理、原住民事務部長們及原住民事務高級官員們不停地輪替,停住了澳洲原住民所希望的穩定發展。
滕博爾總理承認,消弭落差的進度落後,但根本的解決之道存在於原住民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熱情與活力之中,政府應賦予他們可獲致成功的能力。
本文就2018年「消弭落差」年度報告的「教育概況」專章作整理,報告主要發現有:
就學率指標
- 即使2014至2017年間原住民學生就學率,從5%至83.2%大致呈現穩定持平,但仍未達目標
- 2017年原住民學生就學率為2非原住民學生就學率93.0,仍差距近10%的比例
- 各州及領地政府未見有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原住民人口重鎮的北領地原住民學童就學率甚至從2015年的2%跌至2017年的66.2%
- 從靠近市區的郊區就業率8%至非常偏遠地區的64.6%,偏遠地區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的就學率落差仍鉅,
- 2014年起實施的偏鄉學校就學策略(RSAS)改善了超過半數學校的原住民就學率
讀寫數學能力指標
- NAPLAN僅有9年級原住民學生的數學能力達全國低標,其餘(3,5,7,9年級)的8項領域全部不符指標
- 各州及領地的原住民學生成績普遍不佳,尤以偏遠地區學校更嚴重落後
12年級學校完成率
- 預計在2020年達成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生12年級就學率落差減半的目標仍持續進行中,已由2006年的4%降至2016年的23.8%
- 全國20-24歲原住民青年完成12年級教育的比例從2006年的4%提升至65.3%
- 南澳、西澳及北領地的原住民12年級生完成率領先全國,在過去10年間提升超過20%
原住民高等教育
- 調整政府6千8百萬澳元補助原住民學生就學方案(Student Success Programme),加強輔助原住民學生可升大學並持續輔導至畢業
- 原住民學生上大學的比例在過去10年間成長超過兩倍,然而畢業率仍低
- 原住民學生就讀第三級證書及第三級以上技職教育訓練比率為56%
參考資料:
2018年2月12日《澳洲聯邦政府總理及內閣事務部》發布報告書
澳洲原住民「消弭落差」第10份報告書:教育概況
https://closingthegap.pmc.gov.au/education
2018年2月12日《澳洲媒體SBS》原住民差距實施十年耗資千億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