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鴻魯爾大學東亞學部台灣研究中心於今秋在德國教育部BMBF支持的TAP (Taiwan as a Pioneer) 計畫下,舉辦了「台灣研究中的數位教學與數位人文」工作坊(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工作坊在九月30日正式開幕,首場由波鴻魯爾大學東亞歷史教授莫克莉(Prof. Dr. Christine Moll-Murata)主持,邀請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張隆志館長發表主題演講,題為「迎接數位轉型的新挑戰: 以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為例」(Facing Up to the Digital Turn in the Museums: A Field Report from the NMTH)。張館長詳細介紹了台灣歷史博物館近年來在數位化領域的應用成果,特別是國家文化記憶庫2.0的數位成就。該演講受到了與會學者的熱烈迴響與積極討論,駐德台北代表處法蘭克福辦事處組長朱業信先生也親臨會場,共同探討未來博物館在語言翻譯、展場體驗及教育推廣等方面的創新可能。
為期三天的工作坊圍繞四大主題進行研討,分別是「台灣化與再創新」、「數位檢索系統與革新」、「教育與學校的人工智慧」及「研究數位視覺化」。多位來自歐洲各地的學者參與了討論與交流,與會者包括特里爾大學漢學系Christian Soffel教授、柏林國家圖書館研究員Martina Siebert博士、萊比錫大學全球動態研究中心Thorben Pelzer博士、海德堡大學China School Academy計畫主持Stefanie Elbern博士、巴賽隆納自治大學翻譯學系Mireia Vargras-Urpí博士、法國高等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博士候選人彭照軒先生,以及本屆獲得TAP Grant的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林宛柔等。多位來自台灣的學者也親臨參與,包括台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王明志教授、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郭俊麟教授、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系鄭安睎教授,以及成功大學歷史系簡宏逸教授,各別分享數位教學、GIS研究和多校合作成果。台灣大學數位人文中心主任項潔教授亦通過線上形式參與,發表跨資料庫檢索的應用思考。介紹資料庫的環節,TAP計畫特別邀請【Cross Asia】資料庫負責研究員之一的Martina Siebert博士,說明該資料庫的發展歷史和特藏內容。另由林宛柔介紹台灣長老教會相關資料庫內容和使用途徑,聯合百科產品經理 Jeff 則透過線上參與,詳細講解【人文台灣】系列資料庫之特色及操作流程。TAP計畫成員特里爾大學漢學系雷瑪莉(Josie-Marie Perkuhn)博士,費陽(Thomas Fliß)博士,以及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系徐郁縈博士也在第三天會議中匯報研究進展,並分享資料庫的現階段進程。此次工作坊不僅促進了台灣與歐洲學者之間的深入交流,也為數位教學與數位人文研究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深度且豐富的啟發和討論空間。
此外,與會學者共同參與「Motor der Moderne: Bildung in Taiwan, 1900-1950」台灣教育照片展的開幕式。這項展覽結合TAP台灣教育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所支持的Broadening the Horizon for Taiwan Studies through Visualization: The Photography Database of th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兩個項目共同呈現,內容包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教育發展、高木友枝相關醫療教育、跨國交流的歷史圖照。展場於波鴻魯爾大學校內圖書館一至四樓,展期自今年9月30日至11月17日止。詳情可參見學校網站:
https://www.ub.ruhr-uni-bochum.de/kurse-und-veranstaltungen/ausstellungen-und-veranstaltungen/archiv/2024/taiwan-als-pion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