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日期:中華民國104年12月29日 文號:SETI第538號
商情本文:
一、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以「日本成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最大獲益者」為標題,刊載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穎論述,日本如何受惠於TPP及日美經濟在TPP框架下融合,係值得中國大陸關注之事。
二、朱穎分析日本參與TPP獲得的好處有:
(一)TPP使日本在區域經濟整合的競爭中佔據最有利地位:日本國內利益集團強烈抵制日本與美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而TPP化解了此困境,並轉移日本國內的爭論為日本自TPP可獲得多大的利益,同時為日本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鋪路,一旦美國與歐盟完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即是歐洲版的TPP),將意味著未來歐美日三大經濟體之國際經濟新規則將融合一致,按著自由貿易協定「軸心—輻條(Hub and Spoke)」理論,歐美日就是軸心,其餘國家都是輻條,日本成為參與大國區域經濟整合到處都沾邊的國家。
(二)TPP提供日本推動開放改革之機制:日本農業高度保護,例如:日本農產品最惠國平均稅率為16.6%、畜產品最高稅率為189%、乳製品最高稅率為692%,稻米被排除在自由貿易協定降稅項目中。但在TPP框架下,日本取消大部分農產品關稅並增加關稅配額,農產品市場得以開放,例如:日本承諾在TPP運作後16年內,取消74%牛肉與乳製品進口關稅,TPP運行後13年內,增加美國稻米配額從5萬噸到7萬噸,日本國內經濟結構將因TPP而調整。
(三)TPP幫助日本獲得顯著的經濟利益:根據美國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模型,日本將是TPP成員國中獲益最大者,預計到2025年日本每年進出口將分別增加1,400億美元,國民所得每年增加1,000億美元以上;TPP亦對日本企業放寬進入市場的規則,為日本企業提供擴大海外市場的機會;此外,TPP分階段地削減關稅與原產地規則,尤其是TPP降低汽車原產地區域價格含量為45%(北美自由貿易區規定標準為62.5%),有利於日本企業利用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廉價零組件,組裝日本製造的汽車,再加上關稅降低,提高了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再者,TPP降低了農產品、乳製品等其他產品的關稅,使日本消費者受惠。
(四)TPP為供應鏈貿易打造「貿易—投資—服務的綜合體」:此有利於日美兩國跨國企業在12個成員國之間打造全球生產一體化,並圍繞著生產一體化展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進而促使日美兩國在經濟制度上融合,並加深彼此間的經貿關係。
(五)TPP同時鞏固日美軍事同盟關係:日本在國家戰略上將獲得安全的保障。
三、朱穎並強調,對外直接投資已超越國際貿易,構成跨境流動與重新組合,成為全球經濟運作的重要特徵及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重點。汽車產業即是日美經貿關係深化融合的典型案例:1980年代開始,日本汽車製造商為規避貿易壁壘,開始在美國設廠製造汽車,1982年本田在美國設廠後10年,日本企業在美國建立汽車產業供應鏈,2014年日本汽車企業在美國擁有26家工廠,直接聘用員工8萬2,000人,其供應鏈關係間接為美國創造136萬個工作機會,累計投資規模達400億美元;2000年以後,在美國之日本企業生產的汽車占北美汽車產量之比重不斷上升,2012年該比重上升至70%,2013年再上升至71%,美國81%的混合動力汽車是美國製造的日本車,2015年1月美國市場10大暢銷車中僅有三個品牌不是日本品牌,其餘全是日系汽車,在美國的日本企業出口或進口汽車零組件,也擴大日美汽車貿易及美國進出口貿易,2013在美國的日本企業自美國出口汽車達39萬輛。
四、朱穎表示,如今中國大陸企業也面臨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轉移、產業結構升級、貨品貿易轉向直接投資的壓力,TPP有利於中美進一步發展貿易,也有利於中國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另TPP涉及開放金融服務業,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將可促進中國大陸金融改革與金融開放;渠預測,中美簽署雙邊投資協定及中國大陸政府積極參與全球氣候大會,都可為中國大陸加入TPP創造有利的條件,中國大陸當年加入WTO,未來也將加入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