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說明 | 智利國旗左上角為藍色正方形(代表天空),中有白五角星(代表進步與榮譽的指引),上方餘為白色(代表安地斯山脈),下為紅色(代表獨立所流的血),於1817年10月18日啟用。 |
國慶日 | 9月 18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 | 1945年(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
語言 | 西班牙語 |
首都 | 聖地牙哥 |
面積 | 本土756,626 km²,另宣稱擁有南極地區1,250,000 km² |
地理位置 | 位於南美洲之西南方,西鄰太平洋,北邊與秘魯為界,東邊與阿根廷及玻利維亞接壤 |
人口 | 約1,900餘萬人 |
宗教 | 天主教(59%)、基督教(17%) |
幣制 | 智利披索(Peso chileno) |
電壓 | 220V圓柱形插銷(台灣電器需轉接頭) |
主要媒體 | 電子媒體:Canal 13, TVN, MEGA, Chilevision, CNN Chile, Radio Biobio;平面媒體:El Mercurio, La Tercera;電子報:El Mostrador, Publimetro, Infogate。 |
國家簡稱 | 智利 |
國家簡稱 | Chile |
政治制度 | 採總統制,總統直接民選,任期4年,未設副總統職位,政體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 |
歷史概況 | 1450年時智利北部由印加帝國統治,南部為土著阿拉烏柯人佔據。 西班牙征服秘魯後,於1541年南下佔領至智利中部,並逐漸平服南部土著。 1810年智人在奧希金斯領導下發動革命宣佈獨立,將西班牙人驅逐。 1837-38年及1879-83年曾兩度戰勝秘魯與玻利維亞聯軍,後者即所謂「太平洋戰爭」,亦稱「硝石戰爭」,此役秘、玻二國戰敗,秘魯將南部達拉帕卡(Tarapacá)一帶地方割予智利,玻利維亞亦喪失其唯一濱海省份,包括唯一重要港口安托法加斯大(省港同名,Antofagasta),玻國自此成為一內陸國家。 1970年大選,左派人民陣線阿燕德(Salvador Allende)獲選執政,實施馬克思主義及國有化政策。1973年由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為首之陸海空警四軍聯合發起政變,推翻阿燕德總統並成立軍政府統治期長達16年。 1989年12月智利舉辦回歸民主體制後首次大選,「基民黨」艾文(Patricio Aylwin)獲勝,並於次年3月就職。 1993年12月大選,「基民黨」候選人傅雷(Eduardo Frei Ruiz-Tagle)當選總統,並於次年3月11日就職。 2000年1月「社會黨」之拉哥斯(Ricardo Lagos Escobar)當選總統,並於同年3月11日就職。 2006年1月「社會黨」之前衛生、國防部長芭契莉(Michelle Bachelet)當選總統,成為智利建國195年來首位女性總統。 2010年1月右派聯盟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當選總統,結束左派聯盟長達20年執政。 2013年12月左派聯盟之社會黨籍前總統芭契莉再度當選總統,左派聯盟重新執政。 2017年12月右派聯盟之前總統皮涅拉再次當選總統,並於2018年3月11日上任,右派聯盟重新執政。 2021年12月左派聯盟之柏瑞克(Gabriel Boric) 當選總統,並於2022年3月11日就任。 |
國會 | 智利國會(Congreso Nacional)係兩院制,由直接選舉的50名參議員及155名眾議員所組成。參議員任期8年,每4年改選其中半數;眾議員任期4年,每4年改選一次。 1973年國會曾因軍事政變遭解散,並於1990年3月11日獨裁政權下台後恢復運作。現任參議長José García Ruminot及眾議長Karol Cariola於2024年3月當選,任期一年。 |
內閣 | 內閣閣員由總統直接任命。以內政部為首席部會,總統出國或因故未能視事時,一般指派內政部長代理國政。 |
司法機關 | 智利設有最高法院、17個上訴法院和1個軍事法庭。最高法院主席Ricardo Blanco Herrera法官於2024年1月8日就職,任期2年; 該國於1999年成立檢察署,現任國家檢察長Dorothy Pérez於2024年11月8日就職,任期2年。 |
元首 | 柏瑞克(Gabriel Boric Font) |
外交部長 | Alberto van Klaveren |
主要政黨 | 智利是多黨制國家,主要政黨分為左派、中間偏左和中間偏右及右派共四大陣營,主要政黨包括: 一、左派執政聯盟: (1)廣泛陣線(Frente Amplio,FA):成立於2017年,由社會融合黨、民主革命黨、團結運動等5個左派政黨組成,主張社會公平,消除貧富差距,改善公共服務與戰略產業國有化。 (2)智利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de Chile,PC)成立於1912年,原名社會主義工人黨(Partido Obrero Socialista),1922年改為現名。1970年至1973年與社會黨等聯合執政。1979年提出「人民造反」路線,要求立即結束軍政權。1983年與社會黨組成「人民民主運動」,於1985年被憲法法庭宣佈為非法政黨。該黨於1990年10月恢復合法地位,2010年首次進軍國會。現任黨主席Lautaro Carmona,秘書長Barbara Figueroa。 (3)智利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 de Chile,PS):成立於1933年,為「社會黨國際」(Internacional Socialista)的成員之一。該黨曾長期自稱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然在蘇聯解體後,發展目標轉向民主社會主義,並主張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和人道的社會。社會黨於1970年至1973年間與共產黨等(PC)組成「人民團結」(Unidad Popular)聯盟政府,由該黨領導人Salvador Allende(1970-1973)當選總統,1979年人民團結聯盟分裂,該黨嗣於1989年、1993年及1999年與爭取民主黨、基民黨等結盟參加大選獲勝。現任黨主席Paulina Vodanovic Rojas。 二、中間偏左陣營: (1)基督教民主黨(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PDC):成立於1957年,國際基督教民主黨會員之一。主張實現真正的基督教主義、建立民主制度及尊重人權。該黨在智利民主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領導人Patricio Aylwin(1990-1994)及Eduardo Frei Ruiz-Tagle(1994-2000)先後擔任智利回歸民主後的第一、二任民選總統。現任黨主席Alberto Undurraga。 (2)爭取民主黨(Partido por la Democracia,PPD):成立於1987年,為「社會黨國際」(Internacional Socialista)的成員之一,該黨價值與社會黨(PS)基本相同,然更加自由化,對內主張推動憲法改革,根除軍政府所建立的法制體系,對外主張以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和平主義和拉美主義原則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貿易和文化關係。該黨領袖Ricardo Lagos於2000年至2006年擔任總統。現任黨主席Jaime Quintana。 (3)社會民主激進黨(Partido Radical Socialdemócrata,PRSD):其前身為「激進黨」(Partido Radical),為「社會黨國際」(Internacional Socialista)的成員之一。1987年激進黨內發生分裂,原副主席Anselmo Sule等另組社會民主激進黨(Partido Radical Socialista Demócrata),1992年原分裂之兩黨合併並定為現名Partido Radical Socialdemócrata。其意識形態自歐洲社會民主主義和拉美改良主義,主張在人道主義原則基礎上建立一個自由和民主的社會。現任黨主席Leonardo Cubillos Ramírez。 三、中間偏右之反對黨聯盟「智利我們前行」(Chile Vamos): (1)國家革新黨(Renovación Nacional,RN):1987年2月由右派的民族聯盟、獨立民主聯盟(UDI)和全國勞動陣線合併而成,嗣後獨立民主聯盟脫離該黨。主張維護和發展西方文明和歷史傳統,建立「以人為中心,充分尊重個人自由」的社會。2018年該黨領袖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當選總統。現任黨主席Rodrigo Galilea。該黨於2025年推舉「獨立民主聯盟」黨籍Evelyn Matthei為總統參選人。 (2)獨立民主聯盟(Unión Demócrata Independiente ; UDI):成立於1983年,主張多元民主和權力下放,實施私有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現任黨主席Guillermo Ramírez。 四、右派政黨:以智利共和黨(Partido Republicano de Chile)為主,該黨成立於2019年,主要由獨立右派人士與前獨立民主聯盟(Unión Demócrata Independiente )黨員共同組成。現任黨主席Arturo Squello。該黨主張共和原則,尊崇對上帝的信仰,以及以一男一女所建立的家庭社會價值,重視社會正義及社會市場經濟,並反對民粹主義、濫權和腐敗。共和黨領袖暨創黨人José Antonio Kast曾在2021年參選總統並進入第二輪投票,惜飲恨敗給現任總統柏瑞克,Kast於2025年再次獲該黨提名代表參選總統。 |
政治概況 | 智利現行憲法於1981年3月11日生效實施,歷經1989年、1991年、1993年、2005年四次修憲。依據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暨政府首長。2005年修憲將總統任期改為4年,並取消了終生參議員和指定參議員制度。 智利於2019年發生暴動,嗣各界達成協議以公投決定是否制定新憲法,以達成社會公平正義。該國於2020年10月辦理公投,贊成者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草擬新憲,並於2022年9月再度辦理公投,新版憲法草案遭選民否決,同年12月朝野各方經長時間協商就重啟制憲進程達成協議。2023年5月智利舉行制憲委員會選舉,年底再次舉行新憲草案公投,惜亦未通過,政府爰決定暫停制憲。 2019年10月18日智利爆發近20餘年來最大規模社會抗議潮,各界要求政府處理長期以來社會貧富不均、教育、醫療、福利等多項議題,皮涅拉政府(2017-2022)因應社會改革及制定新憲之聲浪,於2020年10月25日辦理憲政公投,公投結果由「贊成」制定新憲法者以78.27%懸殊比例勝出。 2021年5月15-16日依憲政公投舉行制憲委員併地方省長、市長及市議員選舉,其中制憲委員選舉選出155位委員,嗣同年7月4日由時任總統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召開首次制憲大會就職會議,並應於1年內完成憲法草案。2022年7月4日制憲大會完成憲法草案,並交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頒布行政命令於同年9月4日舉辦新憲法公投,投票結果智利人民以61.9%拒絕採用新憲法。嗣智利參議院朝野各黨於同年12月12日達成制憲協議以恢復制憲進程,包括設立憲法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及受理技術委員會,參議院憲法委員會並通過相關制憲時程如後:(1)2023年元月27日完成合格選民人數統計;(2) 3月6日成立「專家委員會」;(3) 5月7日舉行「憲法委員會」委員選舉;(4)6月7日成立「憲法委員會」及「受理技術委員會」;(5)12月17日進行新憲公投。 另2021年11月21日智利舉行總統大選(第一輪)及國會參、眾議員改選,同年12月19日舉行總統大選之第二輪選舉,由左派聯盟柏瑞克(Gabriel Boric)以55.9%之得票率(461萬餘票)當選,成為智利史上最年輕且贏得票數最多之總統,於2022年3月11日就任。 智利現任左派政府於2022年3月上台後,盼透過一連串政策改革實現柏瑞克(Gabriel Boric Font)總統競選承諾,以回應民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惟國會因左右勢力政黨各有立場而使立法過程紛歧不斷,幸而整體政治情勢尚稱穩定。 2022年6月1日柏瑞克總統發表上任後首次施政報告,以促進社會權益、民主發展、改善司法及治安、包容性經濟成長及重視環境保護為五大施政主軸。 2022年9月6日柏瑞克總統宣布任內第一次部份內閣改組,計有內政、政府秘書長、衛生、科學、能源及社會發展部等6位部會首長異動。 2022年3月10日柏瑞克總統宣布任內第二次內閣部分改組,包括外交部、公共工程部、文化部、體育部、科技部等計5位部長。 智利政府於2023年5月7日辦理「制憲委員會」選舉,選出50位男女比例各半之制憲委員及1名原住民保障名額,其中在野右派政黨共獲得34席次(嗣1名委員於就職前辭職剩33席),執政聯盟僅獲17席。此次選舉各黨席次如后: (1)在野黨極右派「共和黨」獲23席(嗣1名委員辭職,計22席),為最大贏家。(2)傳統右派政黨UDI、RN組成之「智利安全」(Chile Seguro)獲得11席,至中間偏右之「人民黨」(PDG)無人當選;(3)執政聯盟部分,由共產黨(PC)、自由黨(PL)、社會黨(PS)、激進黨(RD)等組成之「智利團結」(Unidad para Chile)獲得17席次,中間偏左PPD、DC及PR政黨組成之「全為智利」(Todo por Chile)則無人當選。 柏瑞克總統於2023年6月1日向國會發表任內第二次施政報告,其報告內容聚焦於社會權益、治安及永續發展等主軸,陳述其政府在改善教育、醫療、治安、移民及提高最低薪資等政績,並重申稅改政策之必要性,以續推動政府重要政策。 智利政府於2024年10月26日及27日辦理地方省長選舉,16位省長席次中僅5人達得票數門檻當選,其餘11席於2024年11月24日進行第二輪投票產生,16位當選者其中6位隸屬在野右派聯盟(Chile Vamos)、7位左派執政聯盟代表、另3位為獨立候選人。智利全國16個行政省區之新任市長、市議員於2024年12月6日就職,任期至2028年12月6日止;省長及省議員則於2025年1月6日就職,任期至2029年1月6日止,均為4年。 |
社會概況 | 智利崇尚民主、自由、法治,經濟穩定,勞工權益受到保障。近年因移民政策寬鬆成為人口移入國之一,對社會治安形成挑戰。 |
財政收支 | 收入706億美元;支出787億美元(2023) |
輸出總值 | 967億美元(2023) |
輸入總值 | 803億美元(2023) |
主要輸出項目 | 銅礦石、精煉銅、碳酸鋰、冷凍魚、鉬礦石及精砂、化學木漿、未精煉銅、櫻桃 |
主要輸入項目 | 石化產品、石油原油、汽車、石油氣、貨車、電話(手機)、醫藥品、牛肉 |
主要出口國 | 中國、美國、日本、南韓、巴西、秘魯、荷蘭、墨西哥、加拿大、西班牙 |
主要進口國 | 中國、美國、巴西、阿根廷、德國、日本、西班牙、墨西哥、秘魯、義大利 |
我對該國輸出 | 我國2023年對智利輸出額2.28億美元,輸出品包括汽車車身、聚苯乙烯聚合物、通訊零件、自行車、合成纖維絲紗梭織物、塑膠包裝、橡塑膠加工機械、扳手扳鉗、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紙等 |
我自該國輸入 | 我國2023年自智利輸入12.62億美元,輸入品包括精煉銅、化學木漿、銅礦石、冷凍魚、櫻桃、蘋果、葡萄、水苔、葡萄酒、鐵廢料等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 | 聖地牙哥市商會(CCS)、智利生產暨商業聯盟(CPC)、全國工業總會(SOFOFA)、智利水果協會(Frutas de Chile, 原名為ASOEX)、智利水果生產商聯盟(Fedefruta) |
與各國關係 | 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曾五度擔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對外政策 | 依據智利外交部官網資訊,智利總統具外交決策權,相關政策由政府依國際法秩序及與國家利益制定,並由外交部執行,其外交政策三大原則係「尊重國際法」、「推動民主並尊重人權」及「合作責任」。 智利政府視民主為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政治制度,人民權利不可剝奪,且政府應保護並尊重人權,另主張各國須以有效手段及共同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全球疫情、糧食安全、環境變遷、種族衝突、人道危機、跨國組織犯罪、人口販運等問題及挑戰。 智利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為多數國際組織會員國,外交上奉行多邊主義並以國際法為依歸。 智利積極參與區域統合及對話,與墨西哥、哥倫比亞及秘魯成立太平洋聯盟(Alianza del Pacífico),並加入美洲國家組織、里約集團、伊比利國家元首對話、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南美洲進步論壇(PROSUR)、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註: CPTPP法案已於2022年10月獲智利國會批准,並於同年12月22日正式通知存放國紐西蘭,並於2023年2月21日生效)。 智利為全球對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最多的國家之一,對外共簽有31個自由貿易協定,涵蓋65個國家與經濟體。 智利於2020年6月12日與紐西蘭、新加坡共同簽署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並於2021年10月批准。 智利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於2022年3月18日簽署「Escazú環境協定」,並於5月批准,表達其政府對環境外交議題之重視。 柏瑞克總統於2022年4月3日偕內閣5位部長、參眾兩院議長、議員代表等一行赴阿根廷訪問,為其上任後首次出訪,盼在天然氣能源、綠能及潔能議題上將續與阿根廷交流合作。 智利柏瑞克總統於2022年6月6日至10日赴美國出席「美洲高峰會議」(Cumbre de las Américas),並會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智利倡議並與9個國家共同簽署保護海洋協定。 柏瑞克總統於2022年11月中旬赴泰國出席APEC領袖高峰會議,並與中國、日本等經濟體代表會晤交流。 柏瑞克總統於2023年3月下旬赴多明尼加參加伊比利美洲元首峰會,呼籲區域領袖重視移民及人權等議題。 柏瑞克總統於2023年10月14至18日訪問中國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後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共同宣言。 智利政府於2023年12月17日舉行第二次新憲草案公投,新憲草案未獲通過,柏瑞克總統表示任內不再重啟制憲程序。 智利柏瑞克總統於2024年6月10至17日出訪德國、瑞典、瑞士及法國,聚焦在增進與該等歐洲國家之經濟、科技、能源及教育等交流,同時出席於瑞士舉行之「烏克蘭和平峰會」,表達對烏克蘭之支持。 智利柏瑞克總統於2024年11月15至16日赴利馬出席APEC領袖高峰會議,續於18日赴巴西參加G20高峰會。 |
簽證資訊 | 持中華民國(台灣)護照且效期6個月以上之國人,自2016年1月1日起得免簽證入境智利。每次可停留最多90天,且務必備妥回程機票、行程表、住宿證明(如旅館訂房記錄等)、交通方式(如車票或訂位記錄等)及付款能力(如信用卡)等旅遊計畫相關資料。 |
與我國時差 | 自2024年9月7日晚上12時起智利進入夏令時間,臺灣較智利快11小時,臺灣時間減11小時即為智利時間。(需注意日期可能不同) |